老年人群体性上当受骗事件接连发生,大有愈演愈烈之势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虽然政府、公安等部门使出各种招数希望杜绝此类事件发生,但依然没有得到遏制,成千上万的老年人稀里糊涂地成了任人宰割的“羔羊”。悲剧一再重复,而且受伤的总是老年人,一个个老年人群体上当受骗的案例在继续上演着,而且随着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越来越高明,上当的老年人人数也越来越多,涉及金额也越来越大,辐射的地域也越来越广。
一、当前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主要表现形式
(一)“讲座洗脑”,感染老人。
大多数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专业医疗信息匮乏,对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,且有相当一部分患有心脑血管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风湿等疾病,迫切希望了解掌握一些医疗保健和中老年常见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。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的这一心理,采用提供免费交通工具,在租用的场地组织大量老年人集会,请“名家”、“教授”举办所谓的某疾病防控知识专题讲座等形式,现场再辅以工作人员对产品效果好、价格低进行天花烂坠的宣传,并由事先安排好的几个甚至很多老年人争先购买营造出热烈气氛,不少老年人当场上当或因为“抹不开面”而不得不掏腰包。结果是花钱买了一大堆药,回家吃完毫无疗效,有的甚至吃了假药,旧病未好又添新病。
(二)高额回报,欺骗老人。
犯罪分子把一种普通的仪器,宣称购买后不仅能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,还能带来高额回报,让你发家致富。该案的众多受害者中,以老年人居多,许多人因为不懂科学,贪图便宜,将一生辛苦积攒的养老钱拱手送人,血本无归。
(三)“会员”形式,吸引老人。
不法分子打着不做广告、将广告费节省下来让利给消费者等幌子,采用“会员制”形式加入,再由他们在亲朋好友、同事中发展“下线”进行推销,每卖出一件产品就有一定提成,一般做到什么钻石级就能月入上万,坐享其成,听起来十分诱人。许多老年朋友见既能治病又能暴富,如此良机岂能错过,结果买完产品后用之无效、弃之可惜,发现上当受骗后又不肯接受现实,骗了别人又害了自己。
二、当前针对老年人聚众销售的特点和隐患
该类聚众销售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市各大居民生活小区,经营者或组织者租用临时店面,摆设部分正规厂家生产的保健品或保键器材,以“健康服务中心”或“某某生物科技公司”的名义,免费“测量血压”、“体验按摩”等幌子招来老年人,经常性的集中一大批老年人在宾馆、酒店、电影院等场所开设讲座或聚餐,最终达到高价推销产品、骗取老年人钱财的目的。
(一)聘用专业“推销员”“亲情服务”。
“推销员”在讲座中和上门服务过程中甜言蜜语,对老年人以“干爹、干妈”相称,嘘寒问暖,一步一步地设置“感情陷阱”,让老年人渴望儿女关心的心理得到强烈满足,推销员同时故意宣称“没有购买能力不要购买,家里人不同意的不要购买”等看似关心的鼓动语句,让老年人觉得“干儿子、干女儿”不会骗他们,自愿购买高价保健品。
(二) 夸大虚假宣传,避开执法人员调查。
讲座人员一般经过系统培训,对心理学有较深研究,应付检查轻车熟路。在讲座过程中夸大、虚假宣传保健品的医疗功效,同时刻意把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生理症状夸大成病灶严重,刺激老年人购买的欲望。对执法人员的调查相当谨慎,一旦发现有陌生人或年轻人进入讲座现场就停止讲座,违法证据很难掌握,类似“传销活动”,经常性的变动讲座活动场所。
(三)“科技装潢”商品,片面夸大功能。
以高科技、绿色健康等概念,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、超声波、微循环等专利技术,片面夸大包治百病的功能,但价格明显高的离谱,经营者牟取的利润空间很大。
三、老人如何防范保健品诈骗
(一)保持正确的保健观念。
老年人在面对形形色色骗术时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轻信所谓具有神奇功效的“保健品”,要从正规的医疗机构等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。
(二)切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、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”。
不贪图便宜,不轻信所谓公司开展的各类“免费讲座”“免费茶话会”等,警惕各类“稳赚不赔”、低投入低风险却高额回报的投资宣传。
(三)提高防诈骗意识。
老年人平时应多多关注主流新闻媒体、社区宣传栏、横幅标语等,了解当前多发的电信诈骗手段,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辨别能力。
开云手机官网入口·(中国)官方网站公安局经侦大队
2022年7月2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