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春夏季,各种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,但吃毒蘑菇中毒的新闻也随之刷屏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蘑菇可以作为食品和药品,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,中毒表现轻微,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,可迅速致人死亡。我局为保障我县人民群众食品安全,下发本提示:
一、毒蘑菇的来源
我县自然资源丰富,野生蘑菇时有分布,每到春夏两季,不少群众为了尝鲜,纷纷开始采摘野生蘑菇,但由于采摘仅凭口耳相传的“经验”,导致其中暗藏风险。
此外现阶段网络购物十分便利,有些群众为了新鲜纷纷在网络平台购买蘑菇,更有甚者在抖音、快手等网络视频平台看见毒蘑菇视频刷屏后,忍不住存在一定猎奇心里,购买了毒蘑菇,动起了亲身体验一把的“歪心思”。
二、毒蘑菇的食用风险
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,以春夏季最为多见,常致人死亡。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000多人中毒,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。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,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,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。今年仅云南一省2020年因野生菌中毒事件已造成12人死亡。在此再次提醒我县广大居民群众,不要为“以身试毒”,中毒没有特效药。
三、安全提示
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,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、神经精神型、溶血型、肝脏损害型、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。而肝脏损害型如抢救不及时,病死率可高达60%-80%。
为此,建议路边的蘑菇不要采,食用时品种尽量单一,避免多菌杂食;加工方式上不要急火快炒,而是烧熟煮透。适当少量进食,不要连顿食用,这样即使中毒症状也会轻一些。切勿饮酒,避免引发毒素反应。一旦中毒,请迅速就医。
四、食用误区
误区1:颜色鲜艳的有毒,白蘑菇都可以食用?
并非所有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有毒,更不是白色的蘑菇就无毒。比如被称为“破坏天使”的蘑菇,看起来文雅恬静、人畜无害,但从人们给它的名字可见其威力。
误区2:彻底煮熟,就能安全食用?
这个原则对于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是有效的。蘑菇中的毒素会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加热破坏,但有一部分极为顽强的能够“熬过”高温酷刑,依然保持毒性。
误区3:有毒蘑菇会让银勺和大蒜变黑?
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民间传说。所谓“银针试毒”只是因为古代所用的毒药不够纯,含有一些硫化物杂质,能跟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。蘑菇毒素不跟银反应,也就不会变色。
误区4:有虫吃的蘑菇就是无毒的?
虫跟人的生理特征相差很大,对虫有毒的对人不见得有毒,对虫无毒的对人也可能有毒。比如一种被称为“死亡帽”的蘑菇,就可能藏有一些昆虫和它们的幼虫。